熱門資訊
-
膜結構丨燁興—惠州中海廣場ETFE天幕膜結構工程進度介紹
惠州中海廣場ETFE天幕膜結構項目是由燁興負責總體方案設計并具體落實施工,方案經過多...


17年經驗資深膜結構工程師安裝指導,高效加工,領先使用硅膠條材質打造。
燁興膜結構-以匠心,筑精品
膜結構丨東郊記憶:密林下的院壩
東郊記憶是成都東區(qū)音樂公園,集合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tài)的多元文化園區(qū),作為工業(yè)時代遺留的產物,它完整地保留了幾代人熟悉的廠房記憶。
董小姐與馬丁公共藝術空間就坐落在東大門入口處。外圍面向商業(yè)街。該區(qū)域視角既能延伸到外圍街道,又能貫穿到廠區(qū)。場地被高密度的樹林所覆蓋,景觀通透度并不高,為保留現有樹木,在建筑場地的選擇上,對所有原有樹木進行了避讓,盡可能在限有空間,去展現街道與廠區(qū)的最大視覺面,呼應出建筑在林蔭下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
在一片工業(yè)遺址和茂密樹林之間,最開始的設計態(tài)度就是以少的物質介入和輕的構造措施來搭建一種熟悉而陌生的情境。功能業(yè)態(tài)、材料選擇、構造措施和形成的簡潔形態(tài)都圍繞輕介入的策略展開。
磚的搭接順應拱形受力形成的桶形單元,圍合起線性路徑空間;手工的竹編以自然活潑的形態(tài)支撐起的泡狀膜團,串聯(lián)起磚制的桶形單位,并成為放大的節(jié)點空間。桶形單元暗合著工業(yè)廠區(qū)特有的“煙囪”元素,通過“煙囪”圓筒形態(tài)復刻廠區(qū)曾經的記憶,使得項目在設計中與東郊園區(qū)文化一脈相承。圓筒代表著廠區(qū)煙囪的記憶和新空間的重生,舊與新的合并,重新組合演繹,闡述著對過去的致敬與積極重生的向往。
建筑通過一個架空“托盤”把建筑形體層次豐富起來,使得建筑在場地內更加輕巧靈動。場地原生樹木的保留很自然營造了老成都人的市井院壩文化空間氛圍,讓它與現代生活進行串聯(lián),最終呈現在當下的新時尚與新風尚的審美空間。對這些工業(yè)元素加以轉化,在尺度、空間組合方式上又有別于傳統(tǒng)、適應于文化、藝術等公共藝術要求,承載“和而不同,中庸之道”的哲學。
平臺抬升協(xié)調了與道路的景觀視角,同時解決機電設備通道和建筑防潮功能的作用。竹編空間通過竹編非遺技藝手法進行編織,既具展示了老川西壩子的生活記憶,科技膜材的使用,又體現了當代城市的時尚活力。
中部竹編空間是竹編和膜材組合表皮。竹編原有是日常生活用材,而從生活用材演變到裝飾用材再到次生結構用材,同時現代科技膜材介入運用。因而竹編次生結構給膜材提供了形態(tài)基礎,膜材又保護了竹編次生結構,二者材料運用是對普通材料和科技材料一次全新嘗試和新的實踐。
在整個結構語言中,清水陶磚、透明亞克力和竹編、膜材的運用,通過中間的玻璃管道進行鏈接形成從右至左不同的圓形式空間,完成相應室內功能的轉換。磚筒的實與竹膜泡泡的透明性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材料在這塊場地和建筑呈現出剛柔并濟的效果。
推薦閱讀
- 2023-04-08工業(yè)建筑丨CCI 辦公室
- 2023-04-07氣膜建筑丨糧食“住”進氣膜倉
- 2023-04-06居住建筑丨爪哇屋頂+旋轉房間
- 2023-04-04體育建筑丨透明“外衣" 體育中心
- 2023-04-03景觀結構丨??跒车穆淙占~帶
- 2023-04-01膜結構丨在稻田中相遇、相聚